查看原文
其他

起底中芯系投资:出手137家公司,11天连获5个IPO

刘晓月 投资家 2023-04-12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刘晓月

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曾表示——“过去50年来,石油储量牵动全球地缘政治问题,而在数字化时代,芯片厂所在地也将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

 

对于“新时代石油”的角逐,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方向。2022 年美国会议院通过《美国竞争法案》其中包括为半导体产业提供 520 亿美元的拨款和补贴,另外再投入 450 亿美元强化供应链;欧盟出台《欧洲芯片法案》计划投入超过 430 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以提振欧洲芯片产业。

 

中国半导体的突围之路离不开资本的推动,在半导体的投资盛景之中,CVC(产业资本投资)的力量正在强势崛起,作为产业链龙头的中芯国际正在成为半导体投资的风向标。


11天斩获5家IPO,中芯国际投资帝国浮出水面

 

5月17日,全球前十大CMOS图像传感器公司思特威更新了上市招股书,即将登陆科创板。值得注意的是,这家科创板新贵站着中芯国际,将成为中芯国际11天以来收获的第5IPO

 

从4月12日到4月22日的11天里,唯捷创芯、拓荆科技、英集芯、峰岹科技、纳芯微这5家新上市的芯片公司都有着中芯国际旗下公司和基金的投资。

 

而这只是中芯国际投资帝国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中芯系”投资、持股的企业数量已达137家,其中有21家半导体材料厂商、19家半导体设备厂商、75家芯片设计厂商、4家EDA与IP厂商以及18家IDM(垂直整合制造)、封测、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其他芯片相关供应链厂商。

 

作为国内最早的半导体CVC之一,中芯聚源是一家“专注”投资半导体产业的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60亿元,涉及投资遍布半导体产业链上下各个环节,包括通用GPU、信号链、显示驱动、射频、MCU、网络通信、物联网、存储、功率半导体、光电芯片乃至光量子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封测等各个领域。

 

中芯聚源的”专注“,从其团队成员构成也可见一斑,几乎都出身于半导体行业——

 

如合伙人兼总裁孙玉望在加入聚源资本之前,曾任大唐移动高级副总裁、联芯科技创始总裁/董事长、大唐电信执行副总裁,对企业战略与合作、创新与发展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拥有超过20年的ICT和集成电路行业工作经验;合伙人张焕麟毕业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欧洲商学院,曾担任过飞利浦、恩智浦、飞思卡尔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公司的高管,拥有20多年半导体产业从业经验。

 

其他中芯聚源投资团队成员同样拥有丰富的产业经验,来自中芯国际、大唐电信、爱立信、德州仪器、联发科、PMC-sierra、朗讯科技、思科和硅谷天堂等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

 

团队深厚的产业背景积淀,不仅让他们对半导体理解深刻,还拥有了深厚优质的资源和人脉积累,故而能让他们既更好进行投前尽调,也能帮助创业公司更好地连接行业客户、市场、技术等资源。

 

团队优势、产业积淀,让中芯国际交出了一份十分抢眼的投资成绩单——根据中芯国际2021年年报,其收回投资的现金有393.55亿元。

 

中芯聚源总裁孙玉望表示:“中芯聚源不跟风、不凑热闹、不追星,拒绝虚高估值,研究部对每一项新技术都会做深入研究,从中选取优质标的投资。”


 从0到年入29亿,起底中芯聚源背后故事


查看中芯聚源官网,其愿景为“成为国内最专业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机构”,使命为“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创新与发展”,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背后却是颇有故事。

 

回想当年中芯国际成立之初,国内所进口的高端技术被西方国家甩了好几条街,国内最尖端的集成电路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时任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工程师的张汝京接待了当时中国电子部的一个访问团,后者在参观时不无惋惜地叹道——哇,这里这么进步”。“我们可能落后有二十年,该怎么赶上去呢?希望有一些真正做这行的华人能够回来,把中国的半导体做起来。”当时听他们这样讲,我其实蛮感动的。

 

这次会见,在张汝京心里埋下了种子,后来满怀报国之志回国开拓半导体事业,创办了中芯国际,经他之手,仅花了几年时间就在上海、北京、武汉、天津等地建起代工厂。从代工250nm芯片起步,几经打压和波折后,将芯片制程提升到了45nm稳定量产。

 

但是半导体的发展,不止是靠技术创新就可以实现,还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套建设,产业链建设任重而道远。正如中芯聚源管理合伙人张焕麟所言:“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本身是一个全球化产业,但中芯国际想要自己的业务长久发展,需要自己国内的产业链。”

 

因此,2014年配合加快发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导向,中芯国际牵头成立了专注培育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机构——中芯聚源,配合国家大基金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不过与如今半导体投资热火朝天的盛景不同,刚起步时这片领域尚属于无人问津的荒原地带,中芯聚源管理合伙人张焕麟回忆,“凑一桌麻将就差不多了”。而企业的起步也十分艰难,甚至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这时中芯聚源承担起产业领头羊与孵化器的作用,投资聚焦于早期股权融资和天使轮,早期以IC设计为重点投资领域,首先那些扎根行业且对技术和市场有深刻认识的优秀团队。企查查数据显示,中芯聚源投资占比较高的是战略融资、A轮融资和B轮融资,融资事件数量占比分别为30.36%(34起)、21.43%(24起)和16.07%(18起)。

 

值得一提的是,据IT桔子数据显示,中芯聚源自2014年成立到2011年,退出投资的项目不多。相较于上百次对外投资动作,7年来退出项目仅9家,其中7家是因为IPO上市,其余两家则因为被并购。

 

不过虽然投资都聚焦于早期,但是中芯聚源的赚钱能力却十分抢眼,足见其眼光之独到性。2021年中芯国际投资收益超过29亿元,收回投资的现金有393亿元。作为中芯国际的投资核心,中芯聚源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芯聚源的投资也经历过重大波折。2018年中美毛衣战纷争乍起,我国遭遇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产业封锁围堵,大量半导体初创公司陷入低谷,中芯聚源的项目也迅速缩水。

 

不过随着2019年科创板的面市,叠加国家的系列产业支持,半导体企业融资渠道得以理顺,中芯国际也由此迅速发展。其2020年新增的投资数量,已接近公司成立前五年的投资总和。


时间到了2022年,中芯聚源所投公司已经超过137家,其中25家于A股上市。


“无VC不投半导体”,行业光靠资金是堆不出来的


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远超原油进口额,大国发展必须要直面的关键问题。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大国纷争将是长期内不可避免的必然挑战,中国技术必须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而在至关重要的半导体这一领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掀起了一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潮。

 

2021年,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初创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喊着“国产化替代”的口号,在手机、家电、汽车、光伏等多个领域猛冲。与此同时,半导体迅速成为各类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上演了“无VC不投半导体”的盛况

 

据云岫资本统计,2021年半导体行业共计发生534起融资,总融资额达到达1536亿;其中融资额超过5亿的大项目数量是46个,数量上仅占8.6%,但总融资金额达992亿,占据总融资金额的64.6%。

 

不过对于半导体的投资盛景,中芯聚源却有自己特别的冷静思考。他们虽然看好未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但是也认为,仅仅靠替代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很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光靠模仿别人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持续性的竞争力。”中芯聚源管理合伙人张焕麟认为,国产替代也许是一个入行的敲门砖,但不是一个公司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光靠资金的堆砌是不行的,行业真正缺的是时间。”张焕麟认为,半导体产业需要几代的积累和迭代才能发展到一定水平,因此无论是资本方还是创业者,都要给自己一些耐心。

 

对于行业“弯道超车”的口号,张焕麟认为需要理性看待“弯道超车从产业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行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超越。”

 

所以,对于现在热火朝天的半导体行业,我们必须冷静思考。企业们需要在自己的赛道深耕细作,将产品做精做强。一家AI芯片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落地,在于能否解决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能给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AI。”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也同样需要专注的力量,深耕细作才能出精品。正如中芯聚源总裁孙玉望所言:“中芯聚源不跟风、不凑热闹、不追星,拒绝虚高估值,研究部对每一项新技术都会做深入研究,从中选取优质标的投资。”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投递BP:bp@wefinance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